糖尿病併發症及其檢查方法和治療目標
高血糖:每3~6個月進行糖化血紅蛋白A1c(HbA1c)測試,考查血糖水平的長期穩定情況。 目標水平:多數1型、2型糖尿病的非孕期成年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兒:低於7%;18歲以下的1型糖尿病患者:低於7.5%。 (個體目標可能低於或高於這個數值,取決於健康狀態和年齡。)
高血壓:每3~6個月,在就診時測量血壓。如果就診頻率較低,至少每年測量一次血壓。 目標水平:多數人:低於120/80 毫米汞柱。高血壓:140/90毫米汞柱及以上。如果高壓在140以上,或者低壓在90以上,或者兩種情況並存,則患有高血壓。 (個體目標可能低於或高於這個數值,取決於健康狀態和年齡。)
腎臟:每年檢查尿液中白蛋白。同時檢查血液中的代謝廢物肌酐。通常使用包含個人年齡、性別、種族和血液肌酐水平的公式計算腎小球濾過率(GFR)。考查腎病是否正在發展。 目標水平:尿液中白蛋白:低於30 毫克/克;GFR: 90 毫升/分鐘及以上。
雙眼:每年由眼科醫生進行散瞳檢查(眼底檢查)。如果沒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指徵,有些醫生可能建議較低頻率的眼科檢查(例如每2年一次)。考查是否發生了視網膜病變(眼後部的損傷)。 目標:無視網膜損傷。
足部:每3~6個月,在就醫時脫下襪子,以便提醒自己和醫生檢查足部。每年進行一次更全面的足部檢查。考查是否發生了足部潰瘍;患者是否喪失了感覺。 目標:沒有足部潰瘍或感覺喪失。
牙齒:每年進行兩次牙科檢查。考查患者是否有牙齦疾病。 目標:牙齒和牙齦健康。
甲狀腺:如果患者有高膽固醇血癥,或是50歲以上的女性,醫生可能建議行血促甲狀腺激素(TSH)檢查。 目標:促甲狀腺激素(TSH)水平正常。
肝臟:醫生可能建議化驗肝功,特別是當患者服用可能影響肝臟的藥物時。 目標:肝功能正常。
- 高膽固醇:如果患者初診為糖尿病,或者年滿40歲,醫生可能建議檢查膽固醇水平。膽固醇水平與其他方法相結合,可幫助患者瞭解自己心臟病發作或腦卒中的風險。 目標:治療膽固醇不僅僅是為了降低膽固醇數量,而是降低心臟病發作或腦卒中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