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疾病百科

生活疾病百科 caves10279@wodeda.com

タグ:月經週期

正常女性月經一般都是規律出現,其月經週期一般為28-30天,前後時間可以提前或者推遲1周,都屬於正常範圍,月經期一般為3-5天,最多不超過1周。

女性子宮內膜存在週期性的分泌、增殖增厚、脫落形成月經週期性變化。該週期性變化與下丘腦、垂體、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進行。正常月經週期為21-35天左右,多數女性在28-30天,只要月經不推遲提前1周以上,都是屬於正常範圍,月經期就是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形成的,多是時間在4-6天,最多不超過1周時間。

若是女性發現自己的月經週期或者經期時間出現偏差,一般多是考慮出現月經不調情況,建議積極就診婦科進行性激素水平、婦科彩超檢查,檢視是否存在婦科炎症、腫瘤或者功能性子宮出血、黃體功能不足等原因導致月經週期紊亂,在婦科醫師指導下進行相應藥物治療,調節月經,恢復正常週期。平時需要注意在經期需要多休息,避免勞累,避免接觸冷水等加重病情。

正常情況下月經週期21-35天,平均為28天。如果每次月經總是提前來,那麼月經週期相對縮短,年輕女性多見於黃體功能不足及黃體發育不全,這和體內激素水平紊亂有關係,導致卵泡期一些卵泡發育異常,卵巢黃體過早萎縮,形成孕激素的提前撤退,子宮內膜過早剝脫出血形成月經。

此時最好在月經來潮的2-3天抽血進行性激素六項檢檢視一下,如果確實有激素水平異常,可以在婦科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調理。此外一些內分泌系統疾病可能會間接影響促性腺激素的分泌,例如甲狀腺病變、垂體病變等。

月經每次都提前固定的時間,月經週期相對比較規律,經過檢查也無其他疾病的女性,暫時不用進行藥物治療,月經週期的長短有一定個體差異,受到遺傳因素,後天飲食因素、環境氣候影響比較大。月經週期相對短的女性排卵期也會提前,一生中受孕的機會相對多一些。

正常女性的月經週期一般在28天左右,一般情況下,月經一年會來12次左右。月經一年來四次,也就是說月經週期在3個月左右,並且可能存在月經週期的明顯不規則情況,屬於異常表現。

常見的原因有卵巢早衰、卵巢功能異常、多囊卵巢綜合徵、卵巢功能性腫瘤、垂體腫瘤、長期精神應激、體重下降、神經性厭食或者長期使用藥物等。當出現異常月經表現時,建議首先進行生殖內分泌六項的檢查,再結合超聲等檢查,明確病因。

月經總是拖後時,若週期天數仍在三十五天之內,並且還算比較規律,這是屬於正常的現象,是由於個體的差異引起的。而若是個人的月經週期較之前拖後,可能是一段時間內作息、精神心理因素等引起的激素紊亂,或者是生殖內分泌疾病引起的。需要調整生活習性及心理狀態,或對生殖內分泌疾病進行治療。

正常情況下,女性的月經週期天數多在二十二天到三十五天之間。但是,週期天數並非保持不變,可隨著生理及心理的變化產生一些波動。若是月經在正常範圍內有數天的推遲,可能是正常現象,無需過於在意。

若是在熬夜、飲食不規律不健康、心理壓抑、精神受創等情況下出現月經拖後,要考慮是以上原因引起的,需要進行糾正和調節,之後多數會恢復正常。

在無以上情形存在時,月經週期異常延長,超過三十五天,並且不規律,考慮是多囊卵巢綜合徵、卵巢早衰等生殖內分泌異常疾病引起的月經失調,需要去醫院就診進行相關檢查。

注射液 , 注射劑 , 衣錠 , 鹽酸 , 維他命 , 糖衣 , 糖漿 , 軟膏 , 乳膏 , 黴素

月經未來潮首先需排除妊娠,必要時可使用藥物促使月經來潮。

月經第一次來潮年齡(初潮)大多在13-14歲之間,但可能早達11歲或遲達15歲,正常情況下月經週期為21-35天。若存在多囊卵巢綜合徵等疾病,出於對子宮內膜的保護,2個月內最好月經來潮一。對於青春期及圍絕經期女性,月經會存在不規則的情況。對於平時月經週期規則的育齡期女性,在有正常性生活的情況下,一旦月經過期,應考慮到有妊娠的可能性,超過平時月經週期10天以上,應高度懷疑。但停經不是妊娠特有的症狀。生育年齡段的女性,若出現非妊娠的停經,則需要醫院就診後,進行病因排查後,必要時使用藥物促使月經來潮,常用的藥物為孕激素製劑。

このページのトップヘ